全国首家徐志摩纪念馆六百弄新址重新开馆

  • 日期:2018-04-09 14:05:58
  • 点击: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很多人喜爱这首诗,很多人喜爱这首诗歌的作者——现代诗人徐志摩,还有更多的人,痴迷着他那激情燃烧的爱情故事。

  在这么多徐志摩的拥趸里,有一位杭州的“摩友”却做了一件特别的事,以一己之力,在下城区朝晖街道上塘路97号老厂房仓库内打造了一个“徐志摩纪念馆”。如今,这个已经“两岁”的纪念馆迎来新生,搬入新址六百弄,经过全新设计打造后的“徐志摩纪念馆”现在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了。

  现在只要走到下城区朝晖街道六百弄,武林府小区北门的对面,就会看到一面特别优雅的艺术墙:青灰色的石砖、彩色的玻璃窗、复古风的拱门,透着一股浓浓的民国风。抬头看,门匾上写着六个字:“徐志摩纪念馆”。题字出自86岁高龄的当代最知名诗人流沙河老先生,而通透的玻璃屋顶和两侧的残墙设计,则寓意着徐志摩36年匆匆的人生之旅——一首未完的诗。

  徐志摩纪念馆旧馆自2016年8月9日正式开馆近二年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慕名从全国各地赶来参观的万名到访者,其中不乏两院院士、教授学者、文人作家、艺术家和在杭读书的大学生、研究生;他们从遥远的新疆、甘肃来,从香港、台湾来,从广东和云南来,从北京、哈尔滨来,甚至从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土耳其、日本、韩国、巴西来......徐志摩文化的国际性,得到了众多的实例和广泛地确证。许多老年的学者不辞辛劳、一次一次的赶到杭州徐志摩纪念馆,参观及留言,并谆谆教诲馆员们、勉励馆员们,要做好这个纪念馆,要努力坚持下去!

  更多的朋友们自告奋勇的当起志愿者,帮助接待访客、布置展品、联系媒体,摩友们纷纷捐赠书籍、花草盆景、古董花瓶、字画印章、旧式家具、文房用品等各类艺术用品,点点滴滴,终于汇成“爱 自由 美”的文化洪流。纪念馆的人文内容展区,也得到了极大地扩充和丰富。目前徐志摩纪念馆已经收藏相关书籍数千册,其中不乏早期珍本善本。馆内收藏有现当代名家的书法绘画印章等艺术品数百件,收藏徐志摩先生及身边相关实物精品多件,收藏电子版资料及其他相关文创纪念产品、物件等更是不在少数。尤其是实物精品这块,除了存有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发行的徐志摩作品初版外,纪念馆方面更通过各种渠道征集、收藏了徐志摩逝世时其表兄朱起凤先生亲笔题写的挽联残幅、徐志摩和陈公博联署的新月聚餐会的邀请函、徐志摩大伯父著名收藏家徐蓉初先生的私印、陆小曼穿过的旗袍等,件件都是极其珍贵。

  新馆新亮点

  纪念馆一楼徐志摩生平展区域增加了许多新的资料,着重增加了一个主题“徐志摩和杭州”,以期让更多的杭州市民知道徐志摩与杭州的关系,通过他的经历和作品来了解他、尊敬他。“徐志摩和杭州,其实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和不解之缘。”罗烈洪说,这也是他最终把纪念馆办在杭州的原因。

  在纪念馆的展览橱窗里,展出了一本《府中日记》,这本日记记录了他在杭州度过的少年时光。徐志摩14岁那年,就来到了杭州,考入当时的杭州府中(据称是现在的杭州高级中学和杭州第四中学的前身)读书,和郁达夫是同班同学。在府中读书期间,徐志摩创办《友声》杂志,那时就已经显示出了文学方面的天赋与造诣。他在日记中写到,他几乎走遍了杭州所有的景点。

  后来,徐志摩又曾多次来杭,并在西子湖畔写下了《月下雷峰塔影片》、《丑西湖》、《西湖记》等名篇。

  新馆另一个亮点在于设计绘制了一条长达百米的艺术墙景,在下城区和朝晖街道领导们的关心下,这面普通长墙被成功设计改建成“百米志摩墙”,从东往西不但有纪念馆的巨大LOGO标志,有山东书法家彭作飚先生书写的巨幅书法“徐志摩纪念馆”六个刚健有力的篆体大字,有在杭画家张留峰先生为徐志摩、胡适之、陆小曼、张幼仪、林徽因和泰戈尔六位重要人物作的肖像画,更有海昌名家吴德健先生手书的“爱 自由 美”篆书艺术字体。艺术墙景除了一般介绍徐志摩先生的生平外,更着重介绍了他写杭州的诗文作品以及身边人的相关诗文作品,包括毛泽东先生、茅盾先生等知名人士对他的评价,力求让观众能够对徐志摩的文学作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新馆外墙设计也很有特点,建筑用的青砖全部选用浙江兰溪的清末民初老砖,窗户用钢和彩玻做出了浓郁的民国风格,大门上青石匾题字出自86岁高龄的当代最知名诗人流沙河老先生,通透的玻璃屋顶和两侧的残墙设计,更是象征着诗人36年匆匆的人生之旅——一首未完的诗!

  进门玄关处的一面白墙上,是当年徐志摩先生写下的三句诗:诗人哟,你是时代精神的先觉者哟;你是思想艺术的继承者哟;你是人天之际的创造者哟!旁边的一面水墙流水潺潺、青草蔓长,如同诗意在流淌。进到里面,十二面展墙布置得满满当当,许多摩友举办的活动图片张贴在显眼处,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和更新。

  随着资料的增加,以及和学界交往的不断深入,纪念馆后续的工作重点将从起初的资料收集、活动组织,渐渐发展为徐志摩文学研究的深入和细化。许多学者和摩友报名申请成为“徐志摩纪念馆研究员”,馆刊《太阳花》得到了学界和群众的一致认可,雅俗共赏。“徐志摩纪念”公众号已经拥有近2000名忠实读者。纪念馆组织编辑的书籍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开发的一些文创小产品也广受好评,成为许多摩友们的收藏爱物。

  新馆伊始、万象更新!在党的十九大成功召开之际,在文艺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的时代风口!徐志摩纪念馆,和无数热爱“爱 自由 美”文化的朋友们一道,必定能够为打造和谐社会、人文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

  期待你和我,一同走在“爱 自由 美”的大道上。

  爱,自然是因为诗歌的美,自由,是一切爱和美的基础,也是一切诗的基础。加油!徐志摩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