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族团结促乡村振兴

  • 日期:2018-04-03 14:27:41
  • 点击: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发展梦。

  青山绿水间,徜徉着一首首美妙的畲歌;白墙黑瓦下,传承着一条条五彩的织带;一代代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少数民族同胞,已然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乡村振兴发展路上的“同伴”……

  桐庐,1825平方公里的县域面积,有着7个民族村(均为畲族),分布在4个乡镇,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县共有38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常住人口13051人,其中畲族常住人口4163人。

  团结促发展,发展促团结。

  在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征程中,我县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小康村创建和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作为全面实施畲族乡村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和契机,从组织建设、政策支持、帮扶机制等各个层面入手,着力构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长效机制,为民族乡村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13年,我县就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和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桐庐县民族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协调处理民族工作事务。每年年初,县主要领导听取莪山畲族乡创建“中国畲族第一乡”年度工作计划,年终则听取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转眼间,莪山畲族乡创建“中国畲族第一乡”的首轮五年计划已经结束。在那一片宁静的“小村庄”里,已经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蜿蜒而上的水泥道路,平坦而延续,一头连着城市的喧嚣,另一头则连着新丰民族村戴家山自然村的安宁。这儿的村民,把自家的老房子出租给了民宿经营者,转眼间,村民成为了“房东”也成为了“股东”。“秘境·山乡生活”“云夕·戴家山”“先锋云夕图书馆”“戴家山8號”“独幽处”等民宿项目让这个民族村成为了名声在外的“世外桃源”,也让祖祖辈辈生活在山坳坳里的村民,尝到了“钱袋子鼓鼓”的幸福感,更让村里的集体经济有了稳定的收入与不错的前景。

  而这一切变化,源于县委统战部知联小分队的牵线搭桥。2013年4月,县委统战部知联小分队邀请了德清莫干山高端民宿的投资商到新丰民族村实地考察,2013年5月初,该投资商就签订投资意向书,承租了为期三十年的6幢农居房,并实施民宿的建设与开发。

  这样的“帮扶”,在莪山畲族乡的发展进程中只是“一斑”。1988年,杭州市政协就与莪山畲族乡进行结对帮扶。自那时起,市政协就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民族和谐的高度,以助推创建“中国畲族第一乡”为突破口,组织第四帮扶集团从资金、项目、政策、服务等方面帮助莪山畲族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优势产业、促进民生社会事业优先发展,不断增强其发展的后劲和动能。

  我县也积极协调各类财政性建设资金、专项建设资金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按照“优先安排、优先计划、提高标准”的原则向少数民族乡村倾斜,要求农业、水利、国土、建设、交通、旅游、电力等部门积极帮助少数民族乡村加快推进小康村和特色村寨建设。据悉,县帮扶集团累计向莪山民族乡村提供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同时,我县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莪山畲族乡加快创建“中国畲族第一乡”的实施意见》,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从1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用于支持莪山畲族乡创建工作。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从戴家山的民宿项目发展中,莪山畲族乡逐渐打开了一条适应自身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并在各方的帮扶之下,发展势头日盛。

  依托民族乡村资源优势,莪山畲族乡从巩固农业基础、推动工业转型、发展特色旅游等方面全面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纵深推进。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利用低丘缓坡、山塘水库等资源,形成了以高节竹、茭白、杨梅、猕猴桃和土鸡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格局;

  ——提质增效,成立民族工业功能区,通过承接横村针织和钟山石材两大特色产业,取长补短发展特色块状经济;

  ——形成合力,整合优势资源,把发展做强特色旅游业作为推动民族乡村持续发展新的增长极,积极打造产业后发优势;

  ——弘扬传统,宣传畲族文化,大力宣传畲族的传统节日和畲乡独特的民族风情以及自然景观,有效扩大畲乡畲村的知名度。

  此外,我县不断创新民族工作的思路,把民族团结进步小康村创建、特色村寨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其中,莪山畲族乡的中门、新丰、莪山、龙峰以及百江镇的金塘坞5个民族村均列入“中心村”和“精品村”建设序列,“中心村”将获得市县5年1200~1300万的资金扶持,“精品村”将获得每年700万元以上的市县扶持。大庄、湾下两个民族村为培育村,每个民族村3年内都能获得100万元的县财政拨款,民族乡村跨越发展后劲更足。

  同心同德同奋斗,携手并肩共发展。

  我县将以此次全国民族经济工作暨民族地区经济形势分析现场会为契机,继续贯彻落实全国民族经济工作的有关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把畲族文化挖掘保护、特色产业发展、特色村寨建设有机结合,创出精品、创出亮点、创出特色,切实带动畲乡群众增收致富,努力建设全国民族经济发展桐庐样本。